SVwind
Feb 16, 2022

為何在數位金融策略中,消金業務發展速度遠勝企金業務 ep28

金融科技、FINTECH、數位金融等單字在台灣的金融業中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跟嶄新的策略,我們日常生活中早已沈浸在許多數位金融發展後的服務,如一般大眾支付行為的轉變(電子支付的盛行)、銀行申辦業務的流程改變(線上貸款),這些改變也反映出過去幾年銀行數位轉型的成果。

銀行在發展消費金融業務有著一個很有趣的特點:每間銀行喊出不同的數位發展策略但卻都發展出類似的產品服務。

消費金融業務一般涵蓋了三大面向:「繳費支付」、「投資理財」、「存放款轉帳」,我們可以先統稱為消金業務。

如果細看這幾年消金業務的數位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各家銀行間有著不同的發展策略但卻都發展出類似的產品服務。

不管是行動支付、機器人理財、線上開戶、大數據行為分析等,幾乎是每間銀行一定涉獵的產品及服務,這種「策略不同、服務雷同」的現象,我認為是專注用戶體驗的發展下的必然結果。

消金業務環繞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一定會有接觸銀行的經驗,當出現一些不好的經驗時,這些經驗很容易產生共鳴,你會遇到,我也會遇到。

銀行在發展數位轉型時通常很強調用戶旅程(customer journey),從用戶行為來探討流程的優化,這樣從我們生活的經驗出發的流程改造,很顯然生活在同個地區的我們,很自然會有相同的經驗跟相同的體認,進而隨著各家銀行抽絲剝繭的研究後,結論反正漸趨一致,衍生而出的,就是各家銀行陸續提出類似的服務,而這樣的服務正中台灣金融產業的軟肋 – 同值性高且客群重疊導致淪於價格競爭。

回到主題,隨著消金融業發展進程,各家銀行也開始探討企金業務的數位發展,很多人對於企金業務的數位發展落後都歸因在法令的落後以及不合時宜,然而這真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嗎?難道消金業務發展過程沒有遇到法規的問題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值得身處金融業的你,或者即將加入金融業的你,尤其是菁英MA(儲備幹部)多花點時間思考。

你覺得企金業務的數位化end game也會是「策略不同、服務雷同」嗎?

我不認為,我們從各家銀行現行發展企金數位策略的做法中,可以觀察出一些有趣的現象,這些現象可能剛好能讓我們去辨識哪些銀行是真的在數位化,哪些銀行只是跟風仔。

銀行發展企金數位化的最大困境,是缺乏能架構需求的團隊

回到我們前面所提,消金業務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大家可以很直覺的討論及觀察,這樣的前提剛好與企金業務的本質背道而馳,多數的企金業務並非存在我們生活當中,你可以上網google到信用卡怎麼申辦,但你可能google不到要怎麼跟銀行借錢進口商品,這當中很需要借助銀行內部的業務拓展經驗以及對於各項企金業務及產品的熟悉度。

多數的服務環繞在企業運營中衍生出的金融服務需求,這些需求又會因為不同產業有著不同的變化,這很大的程度讓銀行企金在發展數位化策略時面臨難題,專業分工越細膩、缺乏大眾集體認知的領域,使得懂市場的人、懂科技發展的人、懂銀行產品的人只能透過整合拼湊出完整的數位策略架構,然而在整合的效率極度困乏情況下,銀行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沒有資金沒有方法,而是沒有能架構需求的團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趣的是銀行仍發展出一些應變措施,如果以現行各家銀行企金業務端出的產品服務,我們可以歸納出三種方法:

  1. . 忙著複製消費金融的經驗,發展線上企業開戶、線上企業貸款,僅從產品角度思考,未充分考慮使用者旅程。
  2. 選擇從科技發展的脈絡研究,找出適用在企金業務的科技應用(例如區塊鏈供應鏈融資)。
  3. 透過不斷研究國外成功的案例想辦法套用。

這三種模式都是現在進行式,利弊就交給各位判斷了,總結來說,我認為與其將企金數位化發展落後原因歸咎在法規上是不精準的,最大的問題應該是,銀行或者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整合企金業務的數位策略。

那,消金業務的數位發展策略環繞在民眾日常金融服務的消費體驗,企金業務是環繞在企業的日常金融服務體驗嗎?

我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市場質變才是企金業務數位化發展的關鍵,甚至我們可以說,因為金融科技發展,導致銀行企金業務面臨了不得不轉型的威脅,這些威脅銀行察覺了嗎?有解決方案了嗎?

下一篇,我們就來談談,從金融科技發展的角度,企金業務面臨怎麼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