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企業跟中小企業的差別- 從銀行的角度來觀察 ep03

SVwind
Sep 7, 2020

--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每條產品線的收益決定了資源投入的程度。

每一條產品線都有他經營的目的,這些原因隨著不同產品線在生產的不同階段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如同一間新創公司,新創企業最初求的是商業模式的變現性,不管是資金的投入或者是創業者的時間成本在初期很顯然無法與收益產生等價,直到商業模式被市場認同,公司開始有了訂單,產生了營收,這時的營運策略就會轉成如何養活自己,只要能接的訂單都接,務求用最短的時間擴大營收規模,爭取損益兩平點的實現。直到公司營運穩定了,開始注重財務結構,發展不同的策略,是要追求利基市場爭取高利潤的產品或者是追求市占率,爭取產品滲透率,這個階段也開始讓個別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同的質變。

前面有提到,對一般商業銀行而言,中小企業經營的priority一直都不是企金業務的首選,從上面的企業營運流程,可以知道,如果銀行經營的是錢的生意,協助企業存錢、借錢以及將錢流動(轉帳匯款),規模越大的客戶需求越高,相對的能給銀行的貢獻度也更高,中大企業的企業營運階段都已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及獲利模型,公司的財務體質或者營收穩定度都遠比發展中的企業穩定且強大,再加上公開發行後,公司的財務及營運資訊相對透明,更有助於銀行便是客戶的風險及經營商機。

如果我們是銀行的高層,將資源投入經營中大企業,可以帶來最高的經營價值,也更容易估計出潛在的收益。相反的,經營中小企業對銀行而言,在既有的體制下,不論從客戶收益貢獻度、經營的風險甚至是對銀行本身財務的規劃而言,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是先前提到,為何銀行會切入這塊市場通常的情況是中大企業的部門營運成長已趨緩,需要找到新的藍海去填補股東對於營運持續成長的預期。回過頭來,在這樣的思維下,銀行很常就會用經營中大企業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不同產品線的市場,很多時候銀行只認為中大企業跟中小企業的差別只在於企業規模及家數,但大家忘了,中大企業跟中小企業的經營其實是不同產品線的概念,他們有截然不同的營運痛點、市場需求以及市場利基,細數市場上企業業務市佔率最大的幾家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這塊,是不是常常只聞新聞稿大力支持政府扶植中小企業的決心但卻從不曾看到他們宣揚中小企業經營的績效?

--

--